周城雄:耗能结构不改,油价难以走低

2012年11月16日07:15  环球时报

  周城雄

  国家发改委昨天下调汽柴油价格,这是年内第四次下调油价。近几年来,随着油价不停起伏,人们越来越希望油价形成机制更加透明、公开。但笔者认为,高油价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,改进油价形成机制并不能改变这一现实。

  虽然社会对现行定价机制有“涨的多,降的少”的揶揄,但油价下调毕竟既遵循市场规律,也符合民意要求,而且油价形成机制也在向市场化靠拢,连石化企业也对此有迫切的改革诉求。对很多中国石化企业而言,由于原材料来自完全市场化的国外市场,产品却在国内出售,受制于现行定价机制,使企业经营前后端脱节,无法有效参与竞争,所以也呼吁油价机制改革。可见,油价市场化趋势是必然的。

  对中国社会而言,高油价是另一个必然趋势。一方面,国际油价近年总体走高;另一方面,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很快,且人们对石油的消费多用于提高生活水平,这种需求无法用行政手段进行限制,只能借助市场手段进行引导。加之,中国获取石油的成本、风险越来越高,必然不会像美国那样长期在国内保持低油价。

  可以预见,在未来的高油价环境下如何兼顾民生与经济发展,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。因此,油价形成机制改革只是一个方面,还需要注意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。首先是针对资源的溢价收入必须要建立分享补偿机制。石油产品涨价后获得的收入不应由石油企业独享,必须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补偿。其次是必须要转变产业结构,淘汰高耗能产业,既能减少能源消耗、缓解油价上涨压力,也能帮助企业在未来的碳税壁垒中保持竞争力。再次是必须改变交通工具的结构。中国新增石油消耗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汽车,而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依然很低。如果政府能积极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,并在停车、路桥费、牌照费等方面都出台优惠待遇,必然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量。

  成品油定价机制已有很大进步,但面对高油价趋势和社会高涨的能源消费热情,仅仅依靠油价市场化的改革是不够的,未来我们必须要在能源消费方式、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全面改进。▲(作者是中科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军委主席 常委名单
  • 体育中超-里皮牵线恒大将与AC米兰谈合作
  • 娱乐毛阿敏谈上海个唱 自夸很牛很纯真
  • 财经汽柴油价今日起每吨下调310和300元
  • 科技淘宝店涉嫌走私5亿元iPhone 25人受审
  • 博客上海体育局:女排队员遭教练性骚扰声明
  • 读书解放战争:中共五虎上将所辖兵力大排行
  • 教育高富帅研究生入伍参军(图) 中国教育盛典
  • 育儿孕妇生下双龙双凤4胞胎叹养育压力大(图)